百年光輝生命 五千不朽作品
精選「金針獎」、「CASH音樂終身成就獎」得主
殿堂級填詞人 中文歌泰山北斗 陳蝶衣先生65首經典名作,以「光影歲月」、「名典改編」、白金原創」三大主題,重現「樂壇常青樹」陳蝶衣30-60年代的輝煌創作。
代表作:周璇《鳳凰于飛》、姚莉《春風吻上我的臉》、潘秀瓊《情入的眼淚》、張露《給我一個吻》、靜婷《我的心裡沒有他》、
方逸華《花月佳期》、吳鶯音《我有一段情》、崔萍《南屏晚鐘》、蓓蕾《歡樂今宵》、詹小屏《忘不了的你》
附贈:48頁精美歌詞冊,詳盡資料,珍藏回憶
Disc 1 光影歲月
1.前程萬里– 周璇 [電影「鳳凰于飛」插曲] 2.鳳凰于飛(二)– 周璇 [電影「鳳凰于飛」插曲]
3.合家歡– 周璇 [電影「鳳凰于飛」插曲] 4.香格里拉– 歐陽飛鶯 [電影「鶯飛人間」插曲]
5.知音何處尋– 周璇 [電影「歌女之歌」插曲] 6.愛神的箭– 周璇 [電影「歌女之歌」插曲]
7.花外流鶯– 周璇 [電影「花外流鶯」插曲] 8.一家八口一張床 - 姚莉 [電影「葡萄仙子」插曲] 9.月下對口– 姚莉+潘正義 [電影「桃花江」插曲]
10.搖船曲– 靜婷/楊光 [電影「那個不多情」插曲]
11.春風吻上我的臉– 姚莉 [電影「那個不多情」插曲]
12.何必旁人來說媒 - 潘秀瓊 [電影「葡萄仙子」插曲]
13.我要為你歌唱– 潘秀瓊 [電影「葡萄仙子」插曲]
14.賣湯圓– 方靜音 [電影「風雨桃花村」插曲]
15.郎如春日風– 吳鶯音 [電影「郎如春日風」主題曲]
16.我有個好家庭 - 葉楓 [電影「歌迷小姐」插曲]
17.我有一顆心– 逸敏 [電影「歌迷小姐」插曲]
18.浣紗溪 - 葛蘭+鄧白英+劉韻 [電影「金鳳凰」插曲]
19.情人的眼淚– 潘秀瓊 [電影「小雲雀」插曲]
20.柴房情歌– 葛蘭+江宏[電影「金鳳凰」插曲]
21.天上的明月光– 董佩佩+江宏 [電影「月夜情歌」插曲]
22.人生就是戲– 姚莉 [電影「入室佳人」插曲] 23.待嫁女兒– 靜婷 [電影「燕子盜」插曲]
Disc 2 名典改編
1.給我一個吻– 張露 2.心曲– 李香蘭 3.什麼話– 張露 4.梭羅河之戀– 潘秀瓊
5.白紗巾– 潘秀瓊 6.含羞草– 潘秀瓊 7.你不知道我– 姚莉 8.阿里郎– 潘秀瓊
9.峇厘島 - 潘秀瓊 10.晚霞– 葉楓 11.留戀– 姚莉 12.我的心裡沒有他– 靜婷
13.希望在明天– 靜婷 14.心戀 – 崔萍 15.打魚忙– 張露 16.望穿秋水– 張露
17.花月佳期 -方逸華 18.兩相依– 崔萍 19.兩地相思– 洪鐘 20.小天堂 - 方逸華 21.梁祝– 靜婷
Disc 3 白金原創
1.雪人不見了– 姚莉 2.我有一段情– 吳鶯音 3.明月又團圓– 葛蘭
4.小兩口問答– 吳鶯音+江宏 5.搭錯線– 潘秀瓊 6.小親親 - 潘秀瓊
7.永遠守着他– 姚莉/靜婷 8.情人山– 葉楓 9.南屏晚鐘– 崔萍
10.採紅菱– 夏丹/江宏 11.一年又一年 - 姚莉 12.人生何處不相逢 - 葛蘭
13.山前山後百花開 – 劉韻 14.何必去燒香– 劉韻+江宏 15. 一條橋– 劉韻/江宏
16.愛花先要把花栽 -韋秀嫻/王琛 17.歡樂今宵– 蓓蕾 18.忘不了的你– 詹小屏
19.茶葉青 - 張露 20.甜蜜的夢– 崔萍 21.求愛曲– 顧媚
歌曲介紹
Disc 1
《前程萬里》- 周璇
《前程萬里》為1945年周璇主演電影《鳳凰于飛》的插曲,唱片版錄製於1945年4月13日。此曲歌詞積極勵
志,陳歌辛更巧妙運用銅鼓伴奏,生動模擬火車車輪的節奏。這首歌配合電影中火車呼嘯而過、鐵軌綿延不
絕的鏡頭,音畫效果格外契合。陳蝶衣曾在個人文集《由來千種意,并是桃花源》裡提到,歌詞中反復提到
的「要振作起精神,奔向萬里前程」,正是為了鼓勵男女青年奔向救國的行列。錄音當日恰好是陳蝶衣與周
璇初次見面,陳蝶衣注意到周璇錄音時穿了一雙破棉鞋。錄音完成後,周璇對陳蝶衣嗔怪道:「都是因為你
叫我『奔向萬里前程』,不然我的鞋能破嗎!」
《鳳凰于飛(二)》- 周璇
電影《鳳凰于飛》中的同名插曲《鳳凰于飛(二)》,唱片版錄製於1945年4月14日。相較於前作《鳳凰于
飛(一)》,此曲更突出了《詩經・大雅》中鳳凰雙棲雲霄的意象,強調把握當下歡愉無悔。這是陳蝶衣根
據電影劇本中兩場連續歌舞最先創作的歌詞,他曾提到「時代給我的使命感」是寫詞的出發點。歌詞「山眉
水眼盈盈地笑」化用北宋詞人王觀《卜算子》中「水是眼波橫,山是眉峰聚」之經典比喻,盡顯陳蝶衣深厚
的文學底蘊。
《合家歡》- 周璇
《合家歡》是電影《鳳凰于飛》的另一首插曲,唱片版錄製於1945年4月16日。陳蝶衣根據劇本內容創作此
曲歌詞,作為全片最後完成的插曲,歌詞凝聚了對戰後和平與團圓的深切渴望。陳蝶衣提到,雖然創作之時
抗戰尚未勝利,但他想像著「我們孤島上海的老百姓不再是孤兒孤女了」,不禁落淚完成。本片所有插曲的
歌詞全部出自陳蝶衣之手,這也是他作詞家生涯的起點。
《香格里拉》- 周璇
《香格里拉》為1946年歐陽飛鶯主演電影《鶯飛人間》的插曲,唱片版錄製於1946年8月31日。歌曲靈感源
於1937年荷里活電影《桃源艷跡》(Lost Horizon)。為了展現神話傳說中的仙境,陳蝶衣特以《香格里拉
》作為片中一場歌舞主題曲的歌名,並要求黎錦光以熱情奔放的倫巴節奏譜曲。歌曲開頭加入了歐陽飛鶯的
口白,成為當時電影音樂的一次實驗性嘗試。
《知音何處尋》- 周璇
《知音何處尋》為1948年周璇主演電影《歌女之歌》的插曲,唱片版錄製於1947年12月30日。女主角周璇
在電影中親自彈奏鋼琴演唱此曲,若即若離的琴聲配合周璇哀而不傷卻暗湧激越的演唱,緊扣了歌詞中的「
蕩氣迴腸」。陳蝶衣也認同這首歌從某種程度上能夠映射周璇當時的心境。
《愛神的箭》- 周璇
《愛神的箭》是電影《歌女之歌》的另一首插曲,唱片版錄製於1948年1月3日。電影中扮演歌女的周璇穿梭
於夜總會賓客之間,演唱此曲時配搭拉弓射箭的俏皮動作,贏得滿堂彩。歌詞化用希臘神話中愛神丘比特的
箭,曲調融入爵士樂節奏,傳遞出少男少女兩情相悅的浪漫禮讚。
《花外流鶯》- 周璇
1948年周璇主演電影《花外流鶯》中的同名插曲,唱片版錄製於1948年1月5日。作為電影終曲,此曲揉合輕
巧的笛音模擬鶯啼,清揚婉轉的旋律有如暖流破冰。創作者巧妙地以歌曲推動電影敘事,歌詞中一句「花外
的流鶯並肩飛行」與男女主角冰釋前嫌的故事情節互相呼應。
《一家八口一張床》 - 姚莉
《一家八口一張床》為1956年陳蝶衣編劇電影《葡萄仙子》的插曲,由姚莉為電影女主角鍾情幕後代唱,電
影中使用的版本與唱片版並不相同。歌曲內容取材自50年代一篇同名新聞報道,揭露了當時香港低下階層生
活的困苦。陳蝶衣一改以往充滿文學性的寫作手法,以樸實簡潔但不失生動的歌詞反映出香港社會環境與公
共資源的緊張。
《月下對口》 - 姚莉+潘正義
《月下對口》為1956年陳蝶衣編劇電影《桃花江》的插曲,此曲在影片不同段落反覆出現三次,串聯起整個
故事情節。電影中收錄的姚莉、潘正義合唱版本比唱片版多出一段歌詞。電影女主角的扮演者鍾情憑藉此片
一炮而紅,獲得「小野貓」的稱號。
《搖船曲》 - 靜婷/楊光
靜婷、楊光合唱的《搖船曲》本為1956年陳蝶衣編劇電影《那個不多情》的插曲,由電影男女主演吳家驤、
鍾情在片中對唱;然而此曲最終未為電影採用,僅灌錄唱片。這是靜婷歌唱生涯中最早期的國語作品,她在
1980年重新灌錄獨唱版作為專輯壓軸曲。
《春風吻上我的臉》 - 姚莉
《春風吻上我的臉》為電影《那個不多情》的插曲,由姚莉為電影女主演鍾情幕後代唱,電影中使用的版本
與唱片版有所不同。自電影《桃花江》大獲成功後,香港各類歌唱片層出不窮,而由姚敏作曲、陳蝶衣作詞
、姚莉代唱的樂壇鐵三角組合也正式奠定。這首歌可謂香港國語時代曲中最為成功的一首,更成為姚莉本人
的摯愛金曲,時至今日仍吸引大量歌手改編翻唱。
《何必旁人來說媒》 - 潘秀瓊
《何必旁人來說媒》為1956年陳蝶衣編劇電影《葡萄仙子》的插曲,電影中由姚莉代唱,唱片版則由潘秀瓊
灌錄。這是潘秀瓊簽約百代唱片後最早發行的歌曲之一,而她亦於1976年百代發行的個人專輯中重新錄製立
體聲版本。潘秀瓊曾多次在個人演唱會中選唱此曲。
《我要為你歌唱》 - 潘秀瓊
《我要為你歌唱》是電影《葡萄仙子》的另一插曲,同樣由姚莉在電影中代唱、潘秀瓊灌錄唱片版。此闋歌
詞的內容有別於當時電影插曲呼應劇情的常態,而且陳蝶衣描畫細膩的意象以及字裡行間的真摯情感,使此
曲從眾多電影歌曲中脫穎而出,成為香港國語時代曲中的一首名歌。
《賣湯圓》 - 方靜音
《賣湯圓》為1957年陳蝶衣編劇電影《風雨桃花村》的插曲,電影中由姚莉代唱,唱片版則由方靜音灌錄。
歌詞以貼近口語的寫法,展現了電影劇情中男女主角製作和叫賣湯圓的場景。輕快的曲調配搭琅琅上口的歌
詞,極具生活氣息,不僅成為方靜音本人的代表作,更是每年元宵節經久不衰的經典佳作。
《郎如春日風》– 吳鶯音
1957年電影《郎如春日風》的同名主題曲由姚莉代唱,發行唱片時則由吳鶯音灌錄。此曲部分歌詞和旋律採
樣自1941年侯湘(李厚襄)創作、白虹原唱的歌曲《郎是春日風》,是香港國語時代曲時期改編舊曲的早期
嘗試。《郎如春日風》不僅獲得市場成功,更成為吳鶯音本人的代表作之一。
《我有個好家庭》- 葉楓
《我有個好家庭》為1959年姚敏監製電影《歌迷小姐》的插曲,是影片十餘首插曲中唯一由女主演葉楓親自
配唱的曲目。這首歌有別於葉楓為其他電影配唱的各類情歌愛曲,令人倍感溫馨,尤其是配上葉楓淳樸的唱
腔,別具一番風味。
《我有一顆心》– 逸敏
電影《歌迷小姐》中另一首插曲《我有一顆心》,是逸敏後期配唱的作品之一,電影中使用的版本與唱片版
並不相同。逸敏在電影中親自客串演出,出現在女主角探訪百代錄音室的情節中,逸敏表演錄製的正是這首
歌曲。
《情人的眼淚》潘秀瓊
《情人的眼淚》原為潘秀瓊1958年發行的單曲,後用作1965年邵氏電影《小雲雀》的插曲,潘秀瓊本人更在
片中客串演出。此曲是姚敏的得意之作,如泣如訴的旋律曾引得姚莉青睞,但邀請陳蝶衣填詞後,最終交由
潘秀瓊灌錄。1967年姚敏意外離世後,與他合作過的眾多樂手和歌星在他的葬禮上合唱此曲送行。此後潘秀
瓊曾以不同風格的編曲多次重錄,更吸引無數知名歌手爭相翻唱,但廣大歌迷心目中的最佳版本,仍是本輯
所收錄的首版錄音。
《浣紗溪》 - 葛蘭+鄧白英+劉韻
《浣紗溪》為1958年電影《金鳳凰》的插曲,由女主演葛蘭主唱,鄧白英與劉韻合唱。歌曲開篇以葛蘭的獨
唱展現女子在河邊浣紗的生動場景,鄧白英和劉韻隨後加入,以戲謔的筆觸和新穎的角色對話式接唱,調侃
岸邊的旁觀客。
《柴房情歌》– 葛蘭+江宏
《柴房情歌》為1958年電影《金鳳凰》的插曲,由本片女主演葛蘭與江宏對唱。江宏是百代唱片旗下簽約歌
手中為數不多大獲成功的男歌手,也是百代男女對唱歌曲中的御用男聲,與其合作過的女歌星超過二十位。
此曲採用角色對話形式,一問一答碰撞出城市與鄉村的生活觀,更體現了陳蝶衣「市井見真章」的創作哲學
。
《天上的明月光》 - 董佩佩+江宏
《天上的明月光》為1959年電影《月夜情歌》的插曲,由董佩佩與江宏對唱。歌曲透過四段不同場景的敘事
與展現情感衝突的男女對唱,形成了戲劇張力,使其成為香港國語時代曲中男女對唱的代表作之一。
《人生就是戲》– 姚莉
《人生就是戲》為1960年陳蝶衣編劇電影《入室佳人》的插曲,由姚莉為電影女主演鍾情幕後代唱。《入室
佳人》改編自電影《花外流鶯》,這首插曲的歌詞深入淺出,以戲喻人生,點出觀眾與演員的雙重身份:世
人皆是生活的表演者,又是他人劇情的旁觀者。電影中使用的版本與唱片版並不相同,電影版多出兩段歌詞
。
《待嫁女兒》– 靜婷
《待嫁女兒》為1961年陳蝶衣編劇電影《燕子盜》的插曲,由靜婷為電影女主演林黛幕後代唱。這是陳蝶衣
首次為武俠片創作插曲歌詞,導演岳楓要求歌詞要體現女兒家待字閨中、午夜難眠的心情,曲調要有北方小
調的味道。在黃金搭檔陳蝶衣和姚敏的傾力配合下,又一首經典名曲誕生了。
Disc 2
《給我一個吻》 - 張露
1953年一月推出的《Seven Lonely Days》是美國歌手Georgia Gibbs的名曲之一,曾經登上美國Billboard流
行榜前五名位置,並廣為翻唱。翌年,此曲被填上國語歌詞,經張露灌唱後一炮而紅。張露版本保留了原曲
的搖擺與早期搖滾元素,陳蝶衣的歌詞大膽直白,首句「給我一個吻,可以不可以」即先聲奪人,是其時偏
向保守的華語樂壇中較為前衛的作品。2000年,張露最後一次踏進錄音室,和丈夫Ollie Delfino及兩位兒子
杜德偉、杜德智一起合唱此曲,後以《再給我一個吻》為名發行,為歌曲留下溫馨的注腳。
《心曲》 - 李香蘭
差利卓別靈1952年自傳式電影《舞台春秋》(Limelight),初映時因卓別靈深陷個人及政治醜聞困擾流亡在
外而失利。20年後風波平息,卓別靈獲得平反,電影在美國重映時方獲廣泛好評,本人創作的配樂更為卓別
靈贏得其唯一的奧斯卡競賽獎項。《心曲》的旋律正是卓別靈親自撰曲的一段電影配樂《Terry’s Theme》,
除了純音樂版外,更被填上歌詞而成為歌曲《Eternally》,多個版本各自登上英美流行榜高位。李香蘭在美
國發展時與卓別靈結為好友,更得他親自授權在亞洲發行此曲。她率先灌唱了岩谷時子填詞的日語版《とこ
しえに》,接著才錄製由陳蝶衣填詞的國語版本《心曲》。
《什麼話》 - 張露
1950年代古巴樂曲《Rico Vacilón》由Rosendo Ruiz Jr譜曲,經過Tito Puente和Xavier Cugat等樂隊領班灌
錄後風行全世界。在香港幾乎無人不識的一句「你詐肚痛,去廁所排長龍」,即來自改編此曲的諧趣廣東歌
《詐肚痛》。然而,形象百變、歌路奔放的張露所唱的國語版《什麼話》更早誕生。歌者在慵懶挑逗的恰恰
音樂中唱著與追求者劃清界線的詞句,令樂曲更顯欲拒還迎之妙。
《梭羅河之戀》 - 潘秀瓊
印尼作曲家格桑(Gesang Martohartono)創作的《Bengawan Solo》世界知名,曾在亞洲地區廣為傳唱,
更成為了印尼的象徵。格桑1940年創作此曲時才23歲,靈感源於對印尼最長的河流梭羅河的讚歎。歌曲在二
戰期間以至戰後均分別獲官方大力推廣,流行程度和地位因而不斷提高。戰後曾在印尼被俘的藤山一郎把旋
律帶回日本,改編成日語歌,此曲因此也在日本廣受歡迎,甚至曾被誤以為是由日本人創作。陳蝶衣填詞、
潘秀瓊主唱的《梭羅河之戀》是此曲的首個國語版本;顧媚相隔不久也推出了由司徒明(馮鳳三)填詞的版
本。
《白紗巾》 - 潘秀瓊
印尼歌謠大師格桑的另一首歌曲《Saputangan》(手帕),雖然影響力遠不能與《Bengawan Solo》相提並
論,但仍被百代唱片選上,改編為國語歌《白紗巾》,同由潘秀瓊主唱。曲中人將對情郎的愛寄託於一方白
紗巾,希望愛人別將她忘記,早日平安歸來。
《含羞草》 - 潘秀瓊
《含羞草》原曲為1934年出版的意大利民歌《Chitarra romana》(羅馬結他),由有「黃金之聲」美譽的意
大利歌王Carlo Buti首錄。陳蝶衣在為這首富有異國情調的歌曲填詞時,借用迎春花和含羞草的形態來比喻人
生,勸人莫為未來煩惱,以歡笑迎接明天,是首非常正面的歌曲。
《你不知道我》 - 姚莉
美國鄉村歌手Eddy Arnold與Cindy Walker合力創作的《You Don’t Know Me》(你不知道我),由Arnold本
人和Jerry Vale先後灌錄後曾經各自登上Billboard流行榜,但最流行的版本要數1962年Ray Charles的騷靈演
繹。姚莉十分欣賞的美國歌手Patti Page也曾翻唱此曲,自家版本於1962年發行;然而姚莉的國語版本早於
1959年錄製,編曲與Jerry Vale的版本相仿。陳蝶衣的譯詞中,主人翁同樣在訴說一段沒結果的愛情;但縱
然她選擇隱藏愛意,她還是決意堅定地愛。
《阿里郎》 - 潘秀瓊
韓國民謠《阿里郎》估計已傳唱逾六百年,是朝鮮半島地位超然的民族之歌,不但成為無數文學、電影及藝
術作品的靈感泉源,不同地區更衍生出各自的版本,總數多達3,600個以上。潘秀瓊演唱的國語版本由陳蝶衣
填上歌頌韓國青山綠水的讚美之詞。
《峇里島》 - 潘秀瓊
印尼民謠《Palau Bali》(峇里島)的旋律富有爪哇音樂中甘美蘭(Gamelan)的音樂特色,將當地獨特的文
化氣息表露無遺。難怪陳蝶衣在為這首民族風情如此濃厚的歌曲填詞時,索性直接歌頌起峇里島的山水風光
和秀麗女兒家來。曲與詞相得益彰,毫不違和。
《晚霞》 - 葉楓
葉楓名曲《晚霞》的原版7吋唱片註明樂曲由「梁佩瓊詞、爾明選曲」。梁佩瓊是陳蝶衣妻子的名字,也是他
的筆名之一;爾明則暫不可考,而且「選曲」意味著音樂並非原創。其實《晚霞》的旋律是來自印尼歌曲
《Hati Memuji》(衷心讚美),此曲有作印尼民歌之說,而近年則有說是由已故印尼華裔音樂家黄武殿(印
尼名字為Udin Widjaja)所作。陳蝶衣的國語歌詞刻畫愛侶在日落時分浪漫纏綿的美景,配合葉楓磁性的嗓
音和溫馨的演繹,造就了「睡美人」又一首經典。
《留戀》 - 姚莉
1930年代出道的日本歌手中野忠晴,是名曲《山の人気者》(後被改編為台語歌《山頂的黑狗兄》)之原唱
者。他與服部良一和ディック・ミネ(Dick Mine)三人,在二戰時期引進了不少美國音樂,為往後日本歌謠
的發展打下深厚的基礎。《チャイナ・タンゴ》(中國探戈)是他另一首知名歌曲,描寫中國的璀璨夜景;
國語版《留戀》則是純粹的憶往,編曲的探戈節奏更平淡柔和,與姚莉雋永的歌聲配合得天衣無縫。
《我的心裡沒有他》 - 靜婷
巴拿馬作曲家Carlos Eleta Almarán為紀念亡兄而作的《Historia de un amor》(愛情故事),首次出現在
1955年的同名墨西哥電影中,由主演的阿根廷女演員Libertad Lamarque獻唱,逐漸成為經典世界名曲。陳
蝶衣將歌曲填上剖心坼肝的自白,以向愛人傾訴歌者堅定的愛情。《我的心裡沒有他》由靜婷首先灌唱,成
為了她的招牌歌曲之一,不少後來者更相繼翻唱。
《希望在明天》 - 靜婷
1941年日本電影《上海の月》的主題曲《明日の運命》由霧島昇與渡辺はま子合唱,曲中二人對唱著命運難
料的無奈及悲哀。靜婷的國語版《希望在明天》由陳蝶衣填詞,雖然音樂編排上仍帶一點懸疑感覺,但詞句
滿載對明天定能重聚的企盼,曲風積極樂天,是一首非常具特色的改編歌。
《心戀》 - 崔萍
不難聽出崔萍1962年的名曲《心戀》帶有濃厚的東南亞情調,大家卻未必想到這首歌原本是某國的愛國歌曲
!《心戀》的旋律是由印尼作曲家Ismail Marzuki所作的《Indonesia Pusaka》,即「印尼瑰寶」。顧名思義
,歌曲歌頌的就是「萬島之國」印尼。崔萍版本的恰恰編曲自是不適合愛國歌曲,但套在陳蝶衣俏皮的國語
歌詞則能起到化學作用,令人涼快的會心微笑。
《打魚忙》 - 張露
日本民謡《ソーラン節》原是北海道漁夫的勞動歌。當捕撈鯡魚的季節來臨時,漁夫們會一邊高唱此曲,一
邊跟隨節奏合力把漁獲拉上船,以提高效率。這首民歌曾被三橋美智也和女子二人組ザ・ピーナッツ(The
Peanuts)灌唱,而張露的自家版本除了添加國語譯詞之外,亦保留了好些日語唱詞。張露中日語混雜的演繹
,奔放中帶點幽默,她那帶點日本腔調的國語聽起來令人起勁!
《望穿秋水》 - 張露
《長崎の蝶々さん》(長崎的蝴蝶)原為1957年日本電影《大当り三色娘》的主題曲,由電影女主演美空雲
雀主唱。歌曲標題「長崎的蝴蝶」即指意大利膾炙人口的歌劇《蝴蝶夫人》中的主人翁,除了歌詞內容與劇
情不謀而合外,音樂編排亦有參考甚至直接取材自這套歌劇。張露以日語原文唱出《望穿秋水》的頭尾兩段
,只有中間段落的陳蝶衣譯詞是以國語演唱。張露版本亦拿掉了日語原版編曲中藏著的兩小段旋律:日本民
謠《櫻花》和《蝴蝶夫人》的著名詠嘆調〈晴朗的一天〉。
《花月佳期》 - 方逸華
《花月佳期》原曲為智利演員及歌手Antonio Prieto的首本名曲《La novia》(新娘),他憑藉此曲在南美以
至歐洲走紅,成功衝出國際。英國歌手Julie Rogers於1964年灌錄的英文版《The Wedding》在英語國家流
行,更令歌曲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婚禮歌曲之一。方逸華的《花月佳期》率先以英語唱出Julie Rogers版的英
語歌詞,然後在重覆段落接唱陳蝶衣手筆下同樣莊嚴真摯的國語歌詞。這種中詞西曲對照演繹的形式在1960
年代的香港相當普遍,其中的表表者包括江玲、潘迪華和方逸華本人。
《兩相依》 - 崔萍
《おさらば東京》是殿堂級演歌歌手三橋美智也1957年的大熱金曲,單曲暢銷逾百萬枚,更是東京電台(即
TBS前身)「東京六大人氣歌曲」流行榜連續五十周榜首歌曲。翌年誕生的國語版由陳蝶衣填詞,梁萍首先
灌錄。「晚風起、夕陽低,柳搖曳!」陳蝶衣從「花蔭柳堤」走進「晴空萬里」,借美景反襯離情,其淡然
在「兩相依,衹有在睡夢裡」一句中表露無遺。現收錄之翻唱版本來自崔萍1964年專輯《寄給心裏人》,歌
聲低迴雋永,加強了相會無期的唏噓。
《兩地相思》 - 洪鐘
生於上海、在台灣長大的洪鐘,1960年代後期贏得正聲廣播電台歌唱比賽後正式出道,並於1970年赴港發展
,是百代唱片當時為數極少的合約男歌手。洪鐘為百代灌錄的《兩地相思》,原曲是已故香港作曲家于粦為
粵語電影《一水隔天涯》創作的同名主題曲,原曲在香港非常流行,除原唱韋秀嫻外亦曾被麗莎、許冠傑、
鄧麗君、梅艷芳等翻唱。洪鐘的國語版標題《兩地相思》與《一水隔天涯》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《小天堂》 - 方逸華
《小天堂》原曲《Cielito Lindo》為非常著名的墨西哥民謠,於1882年由作曲家Quirino Mendoza y Cortés發
揚光大,日漸成為在墨西哥無人不識的歌曲。墨西哥人甚至會在奧運和世界杯中高唱這首歌,以彰顯他們的
民族身份。此曲也被填上各種語言的歌詞,在世界各地廣為傳唱。此曲常由墨西哥街頭樂隊(mariachi
band)演奏,而在方逸華國語版本中為她伴奏的樂隊Los Mensajeros del Paraguay也採取類似的編制和曲風
,甚至以原西班牙語詞和唱,傳神地演繹出滿滿的墨西哥情調。
《梁祝》 - 靜婷
1990年代的靜婷在樂壇依然相當活躍。1994年,她在香港與新藝寶唱片出版了多張專輯,包括重新發行的舊
作《仙樂飄飄處處聞》,以及《痴情淚》和《梁祝》兩張全新大碟。後者的點題曲《梁祝》,旋律取自由上
海音樂學院學生何占豪和陳鋼1959年共同創作的《梁祝》小提琴協奏曲、其中的愛情主題。靜婷版本邀得陳
蝶衣填上國語歌詞,是陳老先生最後出版的詞作之一。
Disc 3
《雪人不見了》 - 姚莉
姚敏與陳蝶衣聯手創作的《雪人不見了》,以稚嫩童聲和淳美女聲一問一答的形式,展現了美好的冬日時光
。編曲巧妙地融入了《Jingle Bells》的旋律,正是1950年代香港中西融合的見證。仔細聽,間奏中隱約有姚
莉的一聲輕微咳嗽。由於當年樂隊和歌手同步錄音,並無後期剪輯修音,每一首歌都是一次真實鮮活的現場
演出。
《我有一段情》 - 吳鶯音
1957年,留居上海的吳鶯音應百代唱片公司邀請,赴香港錄製了一批唱片,其中的《我有一段情》成為她最
具代表性的歌曲。80年代復出以後,吳鶯音幾乎每次登台都會演唱此曲。這首歌脫胎於江南地區民間小調《
無錫景》,不正是代表移居海外的音樂人們對故土的一片情嗎?
《明月又團圓》– 葛蘭
「曼波女郎」葛蘭以摩登活潑的形象為大眾熟知,這首《明月又團圓》卻突出了她歌聲中古典的一面。陳蝶
衣在歌詞中展現「憑欄倚樓」、「明月團圓」的意象,除了抒發一己之情懷,亦是抒天下之真情。
《搭錯線》– 潘秀瓊
十餘歲就開始登台的「低音歌后」潘秀瓊,藝術生命超過一個甲子的歲月。自1956年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以後
,她演唱了大量陳蝶衣的作品。《搭錯線》活潑通俗、琅琅上口,潘秀瓊也曾數次重灌此曲。
《小倆口問答》 - 吳鶯音+江宏
《小倆口問答》脫胎自河北民間歌舞小戲《小放牛》,歌詞中化用眾多民間傳說,包括「嫦娥奔月」、「吳
剛伐桂」、「太白撈月」、「李三娘碾磨」、「臥冰求鯉」、「孟姜女千里尋夫」,以及「韓湘子出家」,
是時代曲中男女對唱的經典之作。
《永遠守著他》– 姚莉+靜婷
姚莉主唱、靜婷和音的《永遠守著他》,可以稱為時代曲中最著名的二重唱歌曲,從歌曲誕生開始,各種翻
唱版本層出不窮。2007年,吳鶯音最後一次公開登台表演,是擔任「靜聽靜婷50年演唱會」嘉賓,二人也攜
手演唱了這首《永遠守著他》。
《南屏晚鐘》 - 崔萍
「南屏晚鐘」是南宋「西湖十景」之一:夕陽西下,淨慈寺的鐘聲迴蕩,霧靄迷濛。歌曲《南屏晚鐘》寫的
是少女情竇初開,相思難忘,也借鐘聲寓意時間流逝的釋然,放下執念的禪意。1960年,初加入百代的崔萍
在第三張單曲中便擁有了這首世紀名曲,不僅在當年廣為傳唱,後輩如徐小鳳、蔡琴、費玉清等更爭相灌錄
。如今這首歌仍可在不少電視節目、音樂會中聽到,成為年輕人對國語老歌的第一印象。
《情人山》– 葉楓
「長腿姐姐」葉楓雖然沒有受過歌唱訓練,但是歌聲渾然天成,韻味十足。演而優則唱的她,灌錄歌曲雖然
不算多,傳世名曲數量卻令不少專職業歌手艷羨。2002年,葉楓和一眾唱家班聯合舉行「國語金曲30年演唱
會」,時隔40餘年再唱《情人山》,風采不減當年。
《採紅菱》 - 夏丹+江宏
《採紅菱》起源於江蘇民歌,最初是女聲獨唱,姚敏和陳蝶衣將其改編為男女對唱,一經推出便紅極一時
。1966年,年僅13歲的鄧麗君參加金馬唱片公司舉辦的歌唱比賽,便是以一曲《採紅菱》奪得冠軍,從而開
啟她的職業歌唱生涯。
《一年又一年》- 姚莉
姚敏、陳蝶衣和姚莉,三個從上海到香港的人,除了令人羨慕的深厚情誼外,更在1950年代組成歌壇鐵三角
,他們的每首作品基本上都能掀起傳唱熱潮。及至1964年姚莉淡出歌壇,再到1967年姚敏猝逝,應了此曲歌
詞中一句「我們並非相逢在眼前」。1987年,姚莉在香港電台第十屆「十大中文金曲」頒獎典禮中,為陳蝶
衣頒發最高榮譽「金針獎」。這年恰逢姚敏離世二十周年,也正應了歌詞中另一句「就這樣一年又一年」。
《山前山後百花開》– 劉韻
百代唱片南遷香港以後,國語時代曲隨著文化融合,風格更加西洋化。在如此大的浪潮之下,「小調歌后」
劉韻的崛起更顯得難能可貴。她婉轉嘹亮的歌聲有如出谷黃鶯,令樂迷難以忘懷。陳蝶衣曾說,當年寫《山
前山後百花開》的時候,希望聽眾一聽就彷彿能看到滿眼的花朵綻放。赴港發展的作曲家周藍萍交出的旋律
,成就了小調歌曲中的不朽之作。
《何必去燒香》– 劉韻+江宏
《何必去燒香》脫胎自台灣傳統戲曲《都馬調》,是周藍萍整理改編各地民謠小調的成果;在傳承這些民間
音樂方面,大師居功至偉。在《何必去燒香》之前,台灣歌手紫薇和王菲曾灌錄過曲調相同的《南海情歌
》,歌詞由莊奴所作,台灣四海唱片發行。接下來數十年裡,此曲相繼被改編為多首國語及粵語流行歌曲。
《一條橋》– 劉韻+江宏
陳蝶衣的歌詞都是飽含人文生命力的。歌曲《一條橋》借「橋樑」比喻「婚姻」,又以民間故事「鴛鴦橋
」、「牛郎織女」為引,將婚戀主題表達得不落俗套,對愛情美好的歌頌直白而且恰到好處。陳蝶衣在晚年
的採訪中提到,他的《一條橋》原型是位於蘇州河和黃浦江交界處的外白渡橋。這座百年大橋至今仍默默守
護著上海,也成為無數海外遊子心中的一抹鄉愁。
《小親親》- 潘秀瓊
白先勇的小說《金大班的最後一夜》中,飽經滄桑的金兆麗跳起最後一支舞、回憶著青春年華的美好和真情
時,舞池中正是奏著這首《小親親》。「小親親」不僅限於男女之情,凡是親愛者都可以這樣稱呼。不過隨
著時代的變化,這樣直抒胸臆、浪漫熱情的歌曲可能只屬於20世紀了。
《人生何處不相逢》- 葛蘭
「一曲清歌滿樽酒,人生何處不相逢。」北宋詞人晏殊的《金柅園》講重逢之喜,也歎人生無常。相比姚莉
1947年《重逢》中的「你在另個夢中把我忘記」,葛蘭的「不要怕好夢成空」似乎更豁達一些。這首歌錄製
後不久,葛蘭嫁作人婦,三年後隱退,「曼波女郎」成為江湖上的傳說,影迷歌迷們也只能興歎「人生何處
不相逢」罷!
《愛花要先把花栽》- 王琛/ 韋秀嫻
《愛花要先把花栽》脫胎自東北民歌《正對花》,是姚敏和陳蝶衣合作傳承傳統民謠小調的又一成果。王琛
抵達台灣之前,曾在哈爾濱待過十幾年時間,唱起這首東北民歌自是信手拈來;一直生長在南方的韋秀嫻憑
藉扎實的聲樂功底,表現也是非常不俗。
《歡樂今宵》– 蓓蕾
以編曲聞名的菲律賓籍音樂人葛士培,在香港樂壇的地位舉足輕重。他在1960年代開始嘗試作曲,《歡樂今
宵》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。1998年,蓓蕾參加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辦的「金光燦爛再耀舞台演唱會」,再次
高唱《歡樂今宵》,嗓音華麗依舊,旋律迷人如昨。
《忘不了的你》– 詹小屏
1960年,詹小屏參加第一屆星島業餘歌唱比賽獲得冠軍,但是並未立即入行發片,而是在電台擔任DJ,直到
1966年才推出第一張細碟《忘不了的你》。此曲成為國語時代曲的名曲之一,鄧小萍、麥韻、靜婷等歌手都
翻唱灌錄為唱片。70年代中期,詹小屏回歸電台工作,之後數十年再無公開露面。雖然在歌壇行色匆匆,但
是她也成為樂迷心目中「忘不了的你」。
《茶葉青》- 張露
《茶葉青》的原唱是「柳腰歌后」華怡保,曲風歡快,載歌載舞,勾勒勞作場景,同時歌頌美好愛情。「中
國歌后」張露翻唱的版本灌錄於1966年,此時她已經出道二十餘年,但仍不斷學習汲取新的音樂元素。張露
也是唯一一位上海時期出道,而且持續活躍到70年代中期的歌星,活潑俏皮的曲風無人能出其右。值得一提
的是,陳蝶衣在這首歌曲中使用的筆名「梁佩瓊」,正是他太太的名字。
《甜蜜的夢》– 崔萍
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歌壇,在輻射整個東南亞的同時,也吸納了不少星馬歌唱人才到香港發展,《甜蜜
的夢》的原唱者鄧小萍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。雖然鄧小萍婚後便隱退歌壇,但仍有不少歌迷懷念她的歌聲
和風采。「抒情歌后」崔萍翻唱的版本收錄於她的《12個夢》大碟,這也是華語音樂史上最早的概念專輯之
一。
《求愛曲》– 顧媚
1970年,鄧麗君主演的電影《歌迷小姐》得到了唱片公司的大力支持,派出各家歌星客串亮相,形成眾星拱
月之勢。顧媚也在其中驚鴻一瞥,演唱的便是這首《求愛曲》。這首歌也收錄在顧媚最後一張個人大碟《尋
夢園》中,此後她漸漸脫離歌唱界,在繪畫中找到了全新的人生造詣。